收藏本站
首 页
期刊全文库
学位全文库
会议论文库
年鉴全文库
学术百科
工具书
学术不端检测
注册
|
登录
|
我的账户
基础科学
|
工程科技I辑
|
工程科技II辑
|
医药卫生科技
|
信息科技
|
农业科技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社会科学I辑
|
社会科学II辑
|
经济管理
高级搜索:
到中国知网专业平台检索,更全面,更准确!
点击这里搜索更多...
年鉴中文名:
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报告
年鉴年份:
1991
ISBN:
7-5037-0786-0
主编单位:
国家统计局
出版者:
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2.08
页数:
232
字数:
210
内容简介:
80年代是我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在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各个领域;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有层次、有重点的开放格局。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但是,在艰巨复杂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出现了明显的经济波动。为了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为党中央、国务院了解情况、进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国家统计局定期向党政机关和重要会议提供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这些报告在宏观决策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经济发展导向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领导的好评。本书收集了80年代和1991年的年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少量季度、半年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以及《80年代中国经济的回顾与反思》、《对三年来治理整顿的回顾与思考》两篇阶段性的形势分析报告。这些报告,除少数几篇曾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绝大多数是首次披露的报告。本书收集的报告,用翔实的统计数据,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多年我国经济运行的轨迹,表述了对当时形势的评价和对策建议。这些报告是国家统计局集体研究的成果,有的还通过形势分析座谈会,吸收了著名经济专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宝贵意见。发表这些内部报告的目的:一是便于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二是便于各方面总结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把握90年代的经济建设;三是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和检验统计工作本身的水平,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便于统计工作者进行形势分析时借鉴。为了如实反映国家统计局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参与决策咨询的水平,本书发表的统计报告,除了统计数据根据正式年报数作些修订外,在观点上、文字上一律保持原貌。书中各篇标题后注明日期为编印时间。书中所列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指标绝对额采用现价,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参加本书编辑工作的有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章钟基、叶震、邱晓华、徐正一、陈富权、郑泽香等同志。谢鸿光、卢精诚同志对本书编辑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特此致谢。由于水平所限,本书如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快捷付款方式
银行卡
支付宝
神州行
知网卡
手机短信
更多>>
快捷付款方式
免费送卡上门
银行汇款购卡
邮局汇款购卡
快捷付款方式
400-819-9993
800-810-6613
010-62783978
快捷付款方式
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阅读器下载
广告服务
意见反馈
关于知网